许驸马府
潮州许驸马府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的府第。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上厅的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的三进与插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是现存潮州“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从宋许驸马府开始,这种带护厝的“府第式”民居逐渐在潮州流行开来。
陈慈黉故居
包括了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以典型的"驷马拖车"为主体,中西合璧,厢房仿北京东西宫建筑,四周为双层洋楼。每座院落内部大院套小院,大居配小屋,既有点缀亭台楼阁、西式阳台,又设有更楼哨台和通廊天桥。故有“潮汕小故宫”、“岭南第一侨宅”之称。
天坛花园白花尖大庙
位于广东省汕头礐石风景区东麓海滨,有一座单体面积居全省之冠的大庙——白花尖大庙,也称九天娘娘庙。该庙之建,涉及到泥、木、石、油、漆、嵌、塑、雕、故云集了潮汕民间各门类能工巧匠,高手荟萃,各显技艺。以其规模宏伟,典雅别致,充满民俗文化艺术景观,堪称“潮汕民俗文化大观园”。
已略黄公祠
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面宽15.4米,进深25.7米。是一座二进祠堂,坐北向南,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门额有阴刻“已略黄公祠”5字,背面镌刻“孝思维则”。整座祠堂建筑结构独特,其门楼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画幅,尤以马面坡屋架的镂空双面雕为精湛。正厅面阔3间,明间较大。屋架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厅楣装金漆画,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柱间诸穿插构件间,有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的戏剧木雕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为内容的雕刻,惟妙惟肖,极为雅致。屋脊饰嵌瓷彩画。刻工精致,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整座建筑物充分运用了潮州木雕特有的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种手法,使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是清代潮州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被誉之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
从熙公祠
潮州从熙公祠是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是清代潮州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该祠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四幅石雕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百鸟朝凤堪称石雕一绝,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
普宁洪阳德安里
普宁洪阳德安里是清广东水师提督方耀的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3年),分老寨、中寨和新寨(新德安里)三部分。老寨俗称“百鸟朝凰”,中寨为“四马拖车”,三寨相连,里面有祠堂、佛堂、官厅、书斋、卧室、莲池、餐厅、库房、后七座等房屋733间,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外修“护寨”河,是罕见的府第式巨形建筑群。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一朵奇葩。
潮阳文光塔
潮阳文光塔位于海南之滨的汕头潮阳棉城,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重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众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及社会历史价值。
潮州道韵楼
道韵楼,俗称大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北部山区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完工,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有着400多年的历史。道韵楼以“古、大、奇、美”著称,整座楼呈八卦形,卦与卦之间巷隔开。楼内充满8的倍数——72间房、32口井、112架梯。围楼内广场中有两口井,象征太极中的两仪阴阳鱼眼。坐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道韵楼内部有雕梁画栋、倒吊莲花、壁画、雕塑等,是历史、文化、民俗等的观光胜地。2006年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三元塔
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竣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七层八面,斗拱出檐砖石结构。三元塔在潮安区江东镇井尾乡鲤鱼山上,隔江与猫头山对峙,濒水数丈,洪峰季节,江水汹涌湍急,人谓“急水”,故塔也有“急水塔”之称。
澄海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是澄海现存历史最远久,保存和使用最完整的古书院,因此有“澄邑第一书院”之美誉,英杰辈出,名声远扬。 冠山书院,座南向北,背靠冠山(也称神山),北面院门前设有一湾鹅池(称书院池或红叶池),建筑风格属于潮汕建筑典型的三落进单层歇山土木建筑。为明代澄海第三任知县蔡楠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捐俸银修建,是澄海人文精神的一大象征。
澄海西塘
澄海西塘,岭南古典名园,占地一亩,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塘西村内。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光绪年间再延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西塘虽亩余,假山莲池,客厅书房,以及园林花木莫不具备。光绪年间为樟林南社洪家购得,按苏州园林样式扩建,以后历代均有修建。
揭阳丁日昌旧居
丁日昌旧居,旧称丁府或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揭阳市榕城元鼎路中段,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不尚华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整个旧居共有大小房屋99间,地下室1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 整体建筑结构鸟瞰呈“兴”的繁体“興”字形,寓财丁兴旺意。周围三面渠水环绕,垂柳拂水,形若半岛。建筑群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尤其是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古建筑群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
潮州广济楼
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 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揭阳郭氏大楼
郭氏大楼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座落于揭西县棉湖镇。大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竣工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前座四进三天井,后座楼二层,大楼内采用“三级石阶”和“高门槛”,历经300年罕有洪水入浸;石料和楹桷,均来自名山名林,精工构筑,主体仍十分稳固。郭氏大楼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潮汕乔家大院”的美誉,被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进贤门
进贤门在今揭阳榕城新兴路口。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正面朝东。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明清时为击析施更场所,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朝雾,迎来霞晖,声闻全城,自有一股韵味。昔日有“礁楼晓角”之称,列为揭阳八景之一。 2015年12月10日,揭阳进贤门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进贤门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揭阳“古八景”中被称作“礁楼晓角”。
揭阳永昌古庙
棉湖永昌古庙位于棉湖镇北爷门,是由玄天古庙、云湖庵和云境庵组成的庵群,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古庙建于宋代,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体石浮雕60幅,天盘倒吊藻井里外三层通花金漆木雕,构刻精致,小巧玲珑,乃省内稀有的二个清代庙宇藻井之一。该庙是处千年木雕精品。是粤东地区仅有古迹,又称“北阙佛光”。 古庙建于宋代,庙供奉永昌佛祖;庵供奉娑婆三圣, 三圣之中就有关圣帝君。
揭阳兴道书院
揭西县棉湖镇的兴道书院系清朝虎门提督方耀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建,坐落在棉湖镇东南隅,远对普宁铁山笔架峰,近临胜景云湖,环湖一带林木苍郁,四面楼宇环绕。书院在云湖之滨,原有一道围墙,解放后拆除,并填平部分湖床作群从活动场所,湖边种植杨柳。站在书院楼房上,只见三山叠翠,一水澄碧,真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