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传营造学堂”第三讲——大埔客家建筑

 

 

5月6日,“薪传营造学堂”第三讲,走进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县与潮汕地区毗邻,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特殊性,大埔民居既有闽、粤、赣传统客家民居的普遍特点,也具备大埔地区的独特之处。

 

本次“薪传营造学堂”组织工程部、设计部、总工室人员到公司修复的三个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研学、培训,深入体验两地建筑风格与文化的差异。本次培训课程由我司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纪桂松主讲。通过分析大埔客家民居的建筑类型、结构形式、装饰艺术、文化内涵等对客家建筑进行剖析,进而对工程修缮施工技术进行培训。

 

.

大埔一斗堂

 

一斗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坐西北向东南,二进院落二横屋二围楼,7个天井,143个房间,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该建筑顺山而筑,前低后高,错落有序,布局合理。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纪工从屋面、墙体、地面、阁楼等分部讲解修缮要点,指出本工程修缮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修缮经验,提高施工水平。

 

现场研学照片

 

/ 围龙式的房屋建筑 /

 

其主要特点也是讲究对称,按层次提高。在后围,亦多为半月形花头茔建筑,只是一般多围绕花头莹建筑后围屋,故称为“围龙”。通常是1条围龙或2条围龙。

大埔一斗堂
 
父子进士牌坊(又名“丝纶世美“牌坊)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学前街大埔中学前,它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0年)。建造牌坊是当时朝廷为了褒奖茶阳饶氏家族中的饶相和饶与龄两父子高中进士而建的,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父子进士牌坊、天褒节孝牌坊、天荣节孝牌坊,楣杆基座和周边地埕、栏杆等。
纪工介绍了该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修缮技术及要点进行讲解,让施工技术人员对石牌坊修缮技术有了更深入、直观的了解。
 
 
大埔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
现场研学照片
 
中议大夫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二进院落二横屋,殿堂式布局。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纪工从建筑形制、结构、材料、装饰工艺与潮汕地区民居建筑的区别、修缮过程的重难点等进行细致分析。肯定了修缮质量与效果。参训人员通过现场考察,提出相关技术问题,共同讨论。
 
大埔县百侯镇中议大夫第
 
/ 殿堂式的房屋建筑 /
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柱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现场研学照片
 
造学堂
 
 
“薪传营造学堂”是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2023年创立的聚焦企业核心岗位长期培育、释放个人与组织潜能、弘扬与解读非遗文化的培训、研学项目。“薪传”一词取意自学术技艺、薪火相传。接下来,“薪传营造学堂”将会继续举办一系列的培训、研学活动,继续将活动办好办出成效,为企业提质增效,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