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拾纪」潮汕古建筑文创设计大赛评委访谈

 

 

 

 

本次大赛延迟截稿至830

详情请 点击此处 浏览征集文章




「拾纪」首届潮汕古建筑文创设计大赛开赛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主办方陆续收到来自各地的参赛作品。本次大赛邀请了纪传英、吴义廷、侯陆勋、梁迪宇张翼五位古建筑行业与文创设计领域的专家出任本次大赛的评委。主办方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方向和定位,结合当下文创行业的趋势,对五位专家进行了专访,期望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对各位参赛者的创作过程有所启发与帮助!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

广东省传统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

第四届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

“罗哲文奖”(十大杰出人物)

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胪溪壁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际潮商会长俱乐部文化专委会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

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

汕头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汕头大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副院长

潮汕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汕头工业设计城联合创办人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主任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

中国南粤古驿道视觉和景观设计总监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设计专委会副主任

广美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设计师、策展人、设计学博士生

「靳埭强设计奖」总策划及全球巡展总策展人

潮州市青年文化创意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中国首个区块链加密国潮艺术群展「新潮动力」策展人


 

 

 

 

问:古建筑营造技艺,与其他非遗项目有什么不同?它的发展和传承现状如何?

 

吴义廷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一个项目技术,它集合众多的工种在里面,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设计统筹规划者,既要有自己高超的技术,也要集合别人的技术,来完成一个大型古建筑项目。营造技艺综合性比较强,各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与其它非遗项目的区别是:营造项目是一个平台,包含很多建筑技艺技术在里面,如:石雕,大木作,木雕,灰塑泥塑,壁画彩绘等,其它非遗项目是独立性,而营造非遗项目是综合性的,所以它又是非遗项目中的一个综合性平台。

 

问:您觉得当下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发展传承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克服这些难题?

 

纪传英: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一项综合性技艺,涵盖古建筑营造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装饰等。其中的装饰工艺都是独立的非遗技艺。

 

在传统古建筑技艺发展传承上,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人才方面。目前从事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年轻人少有愿意从事此项工作,传承工作面临断层危机。希望教育部门能扩大教育路径,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平台。同时由高校教师与古建筑专家、技艺师傅配合,编制一份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专业教材,教材涵盖建筑、历史、信息技术等综合内容。其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将古建筑相关知识整合为更完整的体系,提高古建筑营造水平。

 

问:文创产品对于非遗项目的意义何在?

 

纪传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能有效地促进非遗产品的活态利用,推动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作为非遗实物载体的文创产品,是当前宣传非遗文化、普及非遗知识,同时创造收益的有效媒介。

 

吴义廷:营造技艺从传统建筑走向现代建筑,这是一个过程。那么如何让古建筑营建技艺在发展中更有意义呢?我想从两方面走,一,是坚持传统方式,继续把营造技术做精做细,弘扬传统的古建筑营造文化。二,把古建筑营造技艺用创新创意的思维角度,多方举措,用文创设计做为比赛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又能凝聚更多建筑营造技能人才,通过文创设计比赛这个平台,发掘更多的建筑营造优秀人才,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让建筑营造之花永不凋谢。

 

问:如何看待传统工艺的当代创新问题?

 

梁迪宇:这个问题有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讨论,人文性和生产力。传统工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存在的最佳生产方式。通常存在于当时的群众生活中较长的时间,从而形成一种带有温度的形成文人性的集体回忆。现在,从这个维度说,人文性比其工艺的生产方式来说更为看重,当代创新改变了这种生产方式就意味着集体回忆变味了,就不在是那个记忆中的传统工艺。

在生产力的维度看,传统工艺在如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资源的匹配来说,传统工艺生产出的产品,使用功能上已经被各种新产品替代,生产速度比不上现代化生产的产品导致价格不亲民,也是需要正视的问题:有没有必要当代创新的问题。是否定位在小众的人文关怀的层面足矣?

 

问:您觉得什么样或是什么类型的文创才是好的产品?如何平衡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

 

侯陆勋:好的文创产品需兼具艺术性、知识性、功能性和趣味性,具备好品质、好设计、好品牌的文创产品才能有市场的发展潜力。文创产品走红的持久性在于内容输出的持续能力,成功的文创产品要能将文化元素转化为商业价值,延伸文脉价值,将“有距离感”的文化转化为更加“接地气”的产品;文创产品不能盲目开发,需调研市场行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注重满足审美和功能需求,并能唤醒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才能让文创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张翼:好的文创产品不分类型,我们需要回到文创的核心价值去看这个问题。文创产品研究的内容,包含了以物质形式显现的文化,也包含了与精神层面相关的非物质文化。它的核心部分是文化观念,以及它们所具备的某些延展价值。文创设计的内涵就是将优秀文化观念转化为具有美学新意并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产品,一方面能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亦能传播文化价值,带来商业价值。只要符合某种特定的文化属性,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我认为就是好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我认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平衡点,它们之间也不是竞争关系,有很多时候,两者是可兼得的。我们还是要落到具体的文化因素和商业环境中去展开探讨。

问:您觉得一个优秀的文创设计大赛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侯陆勋:一个优秀的文创设计大赛,应是一个助力城市文创产业发力的平台。文创大赛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元素,兼具概念创意性、技术可行性、造价控制、环境可持续和市场潜力。同时,要多方挖掘优秀文创人才与设计团队,转化文化创意设计的优秀成果,助力文创作品走进大众生活。

 

 

 

 

 

 

 

 

 

 

 

 

梁迪宇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商业性、创新性两个维度分析:从商业维度看,优秀的文创设计大赛能刺激产业增长,纵观各类文创大赛的痛点是获奖的优秀作品未能投入商业中去,形成量产并对人民生活形成良好口碑及带来美好使用感受,能真正实现创意赋能产业,促使产业迭代升级,刺激产业增长。从创新角度看,优秀的文创设计大赛能引领产业发展,超前的优秀文创作品,能引发对人自身的思考,尽管不能在现阶段实现其商业价值,但从文创产品启迪上,从发现人才角度上,是优秀文创设计大赛的必备条件之一。

 

 

 

 

 

 

 

 

 

 

 

 

问:如何看待非遗技艺类的文创大赛对年轻人或是公众的影响?还有对大赛主办方有什么建议吗? 

侯陆勋:近年来,非遗技艺类的文创大赛致力于深入挖掘优秀非遗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炙手可热的“潮品”,大大拉近了文创与公众的距离;也让现代年轻人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这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大赛主办方多提供年轻人发挥创意的平台,把非遗技艺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评审标准,让年轻一辈有更多参与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机会。

 

梁迪宇:非遗技艺是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范畴,从国家政策层面的鼓励至现实生活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必要提倡发扬的。非遗技艺类文创大赛是当下正确的定位,在千年商都的潮汕地区,有着繁荣的文化历史,各种非遗技艺的集体记忆在潮汕地区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对年轻人而言不陌生但不熟悉或不了解甚多,在这种情况下,举办非遗技艺类文创大赛,有助于加深群众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链接。在其他地方反而要办好这样的比赛,不一定有这样好的群众基础和非遗留存环境。希望赛事能持续举办十年以上。

 

问:作为导师,如果请您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本次大赛,您会如何开展您的指导工作?您希望作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张翼:我从2016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文创比赛,在这些年的文创教学中我总结了常见的三个问题,一、对文化对象的研究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二、在从文化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思维,产品不够打动人;三、缺少商业敏锐度,产品难以精准切入市场。这些问题是当前国内文创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教学之初,我会引导学生先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再开展他们的下一步工作。有时并不是做不好,而是一开始的方向错了,又或者是基于我们常规认知下的思维方法、解决方案出现了偏差,导致了错误的结果。所以,一开始的文化导向和设计切入点很重要

 

每一个优秀文创作品都不是轻易产生的,我常跟学生讲,如果你当这个作业只是一个作业,那么它就永远只是一个作业。如果你希望它成为你的代表作,请你把它当作品来做;如果你希望他被更多人看见甚至购买,你就要努力让它变成产品,最后实现商品的价值最大化。做文创没有捷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打磨这件事。我希望所有参加本次大赛的朋友,都能探索到属于自己做文创的思路与方法,在潮汕古建筑的文创平台上展现你独具创意的文化与设计理解。


 

 

 

 

 

 

 

 

 

 

 

 

 

 

 

 




本次大赛延迟截止至830

请大家踊跃投稿!


详情请 点击此处 浏览征集文章




主办单位:

广东纪传英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保护单位)


协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潮州市青年文化创意协会